按照全球制造業認同的一般標準,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90%以下且持續下降時,表明設備閑置過多,久而久之必然形成產能過剩。統計資料顯示,目前我國制造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約為60%,不僅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當前工業利用率78.9%的水平,也低于全球制造業71.6%的平均水平。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在中國目前24個行業中,22個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。
鋼鐵行業是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“大戶”。據國家發改委預測,2012年我國鋼產量將達到7億噸,超過2011年的6.8億噸,而目前國內外市場對中國鋼鐵的需求最多只有5億噸左右,供給大于需求。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目前鋼價已經跌破了很多鋼鐵生產企業的完全成本,但鋼鐵企業還在開足馬力排產和增產,乃至國內鋼鐵企業的產量都維持在月均6000萬噸以上的歷史最高位,鋼鐵行業的未來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。
與鋼鐵行業相比,國內汽車行業的產能過剩壓力也絲毫不小。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發布的《2012年中國汽車行業展望》研究報告顯示,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已從2010年的85%下降到2012年的70%,低于國際汽車界認可的75%盈虧平衡點。目前,國內汽車產量已突破2000萬輛,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行業預測報告,到2015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產能將達4000多萬輛。與此相對應,即使未來5年國內市場需求按10%的增速計算,到2015年也才僅有2908萬輛的需求規模。
作為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產業,家電行業的產能并沒有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優勝劣汰,反而粗放型的擴張愈演愈烈。目前我國彩電產品占全球產能的80%,空調器產品占全世界產能的70%,冰箱產品占全世界產能的50%,洗衣機產品占全世界產能的40%,80%以上的小家電產品產能也在中國。需要強調的是,受到“家電下鄉”等政策因素的刺激,國內家電產能近兩年以30%以上的速率加快擴張,遠遠超過了10%~15%的正常速率。
以高投資帶動經濟高成長是中國經濟最為鮮明的特征。巨額投資不僅來自于國家財政的供給,而且政府可以通過壓低土地、勞動力、資金、資源、環境等各類要素價格,刺激和鼓勵企業進行固定資產投資,以至于過去10年,中國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年均保持在20%以上,增速令全球各國望塵莫及。真金白銀的確驅動了國內經濟的一路迅跑,同時也沉淀了可觀的生產能力。由于過低的產能利用率,我國長期積壓而成的生產能力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釋放,產能過剩由此成為我國制造業的一大硬傷。 |